卢玉全 吴本科 陈旭垚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7日4时0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发射前30分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贵阳卫星观测站油机供电机房,当听到“油机开机”口令后,老海戴上防噪音耳罩,按下油机“启动”按钮,柴油发电机组像老虎一样开始咆哮,但在老海手下,它的指示灯温柔而有节奏地闪烁着。
老海其实并不老,也不姓“海”,他叫海来阿什,来自四川大凉山,黝黑的皮肤,眸子里透着彝族汉子的英武和果敢。正所谓“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而老海和他的柴油发电机组就是一颗颗螺钉,紧紧地铆在岗位上,保障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我是听着火箭发射的轰鸣声长大的……”老海说,他打小生长在西昌航天城边上,经常听大人讲发射场建设的故事。每当火箭发射,他都会和小伙伴爬到山坡上去看。仰望着一枚枚火箭一飞冲天,他兴奋不已,也是从那时候起,一颗航天梦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里发芽、成长。
2010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航天人的队伍,被分配到贵阳卫星观测站工作。
“记得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心中很忐忑,当听到调度口令时心中莫名慌乱,有种手脚不听使唤的感觉,那个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当听到宣布任务圆满成功的口令后,我心里一切的紧张都消失不见了。”老海回忆道。
胜利的背后永远都是看不到的付出。翻山越岭进行高压外线巡护,清理高压线树木障碍,10KM地埋线路线缆井积水清理……这都是一名供电机组人员的日常业务。某次发射任务前夕,贵阳地区发生雷暴天气,任务高压外线电杆上的避雷器被雷电击中损坏了好几个。为了不影响任务供电,老海和同事加班加点更换避雷器,连续爬杆作业3个小时,下杆后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
“动力无限,快如闪电”,是老海所在的机组人员的座右铭。多年来,他们用奉献践行诺言,用实际践行初心,圆满完成了北斗、风云、嫦娥系列任务。
近三年来,老海和机组人员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道路上逐梦前行,砥砺奋进。为了优化保障效能,机组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推出一项项成果——UPS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设备系统从指针显示到数字显示,更加直观、精确,读数更方便快捷;电源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故障预警报警、供电环境监测;水泵房“双电源”系统,实现了市电断电情况下,油机供电应急供水。
今年,他们又积极参加站核心能力建设,参加“UPS不间断供电保障能力提升”“供电岗位组训模式试点建设”两个项目,建立市电供电、油机供电、UPS供电“三位一体”供电保障模式,为航天发射任务保驾护航。
7月27日凌晨4时30分,当听到“油机关机”的调度口令,老海从容不迫地按下“停止”按钮,油机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指挥所的大红屏亮起了“热烈祝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圆满成功”的画面。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岗位即使普通,我也要通过努力,让青春在时光的流逝中变得熠熠生辉。”老海说。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