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间,海底捞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去年收入约为347.41亿元,同比减少15.5%;净利润约13.73亿元,同比扭亏。
二级市场方面,海底捞股价自2021年初触及历史高位的85港元/股后一路走低,在去年3月份一度跌至10港元/股,截至3月30日,股价回升至21.1港元,当前市值为1176亿港元,虽然较高位回撤超七成,但在低基数的影响下已经反弹一倍有余。多家公募基金也有所布局,去年四季度海底捞股价上涨超四成,为不少基金产品净值贡献不菲。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同比扭亏
营收同比降低,利润却能同比扭亏的核心原因是此前的壮士“断腕之举”——啄木鸟计划取得了成效,该计划扭转过往大举铺店扩张的模式,转为关店、收缩、提升门店效率。
海底捞表示,此举是因为公司此前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有误 ,因此选择了2021年底将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关闭或停业整顿,以较高的营运效率“躲”过了消费不景气的时光。
随着疫情的好转以及线下商业的适时复苏,2022年海底捞又在下半年启动“硬骨头计划”,即重开了过往关停的部分餐厅。据了解,公司全年共计新开24家海底捞餐厅,同时有48家曾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349家海底捞餐厅,中国港澳台地区共有22家。
从经营数据来看,大中华区海底捞餐厅的整体翻台率为3.0次/天,同店翻台率为3.1次/天,顾客人均消费从2021年的102.3元增加至2022年的104.9元,外卖业务的收入从2021年的6.3亿元增加103.3%至2022年的12.8亿元。
二级市场方面,海底捞股价自2021年初触及历史高位的85港元/股后一路走低,在去年3月份一度跌至10港元/股,截至3月30日股价回升至21.1港元,当前市值为1176亿港元,虽然较高位回撤超七成,但在低基数的影响下已经反弹一倍有余。
公募基金持仓方面,截至最新披露的基金年报数据,泓德基金是布局海底捞最多的公司,共计持有3836.2万股。明星基金经理王克玉、秦毅以及于浩成所管产品均有持仓,而海底捞去年四季度涨幅高达45%,为基金的净值表现贡献不菲。
虾滑也要IPO?
海底捞于2018年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作为其火锅底料产品的独家供货商颐海国际则更早在港股上市,海底捞强大的“带货”能力也让颐海国际市值水涨船高,其最新市值约为222亿港元,王克玉、刘彦春等基金经理均有布局。
此外,特海国际作为海底捞的“国际版”于去年末从海底捞分拆上市,上市之后涨幅也超过150%。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的热门菜品——虾滑背后的公司也在申报IPO。
3月初,上交所受理了大洋世家的主板上市申请,公司主要从事海洋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和远洋捕捞业务。目前公司拥有三大远洋捕捞船队,其中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22艘,金枪鱼围网船7组,鱿鱼钓船11艘。
该公司的冷冻冰鲜水产品主要为南美白对虾、冰鲜三文鱼、阿根廷红虾和冻古巴龙虾等。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项业务收入分别为8.98亿元、9.79亿元、16.22亿元、9.12亿元。
招股书显示,大洋世家的虾及虾类制品的直销客户为海底捞和盒马鲜生,极少数通过京东平台进行销售。此外,还有更多的虾及虾类制品通过贸易模式,销售给盖州市鲜美达海产有限公司。
2019年-2022年上半年,卖给海底捞的虾及虾类制品合计产生3.63亿元的销售额,其中2021年超过 2亿元,这一年海底捞也成为直销模式大洋世家的第一大客户。
大洋世家本次拟募集16亿元,其中11亿元将投入海洋食品加工冷藏物流基地项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达5亿元。
A股上市公司中,双枪科技已与海底捞等公司进行供应链配套合作;祖名股份公司开发了特定的豆制品品类,如冻豆腐、千张条、千张结、油炸素鸡等,与海底捞等知名连锁餐饮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雪格生物公司是我国产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企业,双方在食用菌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此外还有国联水产、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公司与海底捞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营有望企稳
海底捞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会继续保持审慎的开店策略,择优开新店,并继续实施“啄木鸟计划”,找准问题门店,攻克“硬骨头”门店。同时,公司内部将持续组织架构改革和门店运营效率的提升,从“顾客满意程度”和“员工努力度”两个维度出发,不断加大精细化、数字化的客观指标考核的比重;追求管理方法的平衡,实现最佳的人员匹配,并积极采用数字化、新技术设备,发挥人员的潜能,提升效率。
东吴证券国际研报认为,降本提效之下单店模型持续精进,业绩扬点已现。新模型门店利润弹性显著,为2023年起势收获充分蓄能,业绩向上空间有望超越市场预期。中长期核心竞争力优势突出,期待经营表现持续验证。
民生证券认为,通过优质服务体系与高质量食材供应快速成长的海底捞,在当前市场竞争中仍具备品牌效应优势、服务精细度优势、供应链优势及前端/后端数字化优势,随着门店经营边际改善,餐饮行业快速复苏,海底捞经营表现有望恢复并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