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要闻】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3整理

互联网   2023-02-08 17:31:44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

《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续数:

5、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3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020相关文章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2020

★ 2021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 2020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2020

★ 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

★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2020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